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我对限行的态度很分裂机动车限行的话题,只要一出就会引起大家的热议,前些天,著名大V“吐槽青年”还专门发了一篇评论,结果,一“屁”激起千层浪。然后他就非拉着我说话。
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这话确实挺不好说,因为我的观点会让人看起来很分裂。

        从环保的角度看,机动车限行我当然同意,别说单双号,就是全限我都同意,因为机动车低空排放、污染物构成复杂,对人影响直接、对健康危害很大,特别是在人口密集、车流很大的大城市。机动车排放是空气污染的重要来源,对此全世界的观点基本是一致的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从一个经常会以机动车方式出行,交通参与者角度看,我又反对限行,因为太不方便了。我现在近距离出行都是公交、地铁,远途、带些东西的出行总还是得用车,可出门前老得想着是不是限行,经常会跟活动有冲突,很不舒服,着急的时候也想骂娘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真想绿色出行能在我生活的城市成为时尚,成为人们自觉的行动,大家把有限的道路资源给那些确需用车出行的人。
 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绿色出行是好,但并不是那么简单。首先绿色出行是个绝对的概念,全社会说出行要绿色,每个人不能一说出行开起车就走。其次绿色出行是个比较的概念,走路、骑车、乘公共交通、拼车、自驾、自驾环保车、自驾大排量高污染车,走路最绿色、自驾大排量高污染车最不绿色。

        还有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今天,能网上解决问题就网上解决,弹性工作、错峰出行、网络会议、减少工作时间、提高效率……,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出行,不出行也低碳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绿色出行有个结构问题,就是一个城市出行方式要有很好的结构,多少人走路、多少人坐公交、多少人开车。城市内部交通怎么办、城际之间怎么办,这个结构越合理出行越方便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当然绿色出行还要解决诸多不便,才能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,绿色的路都爱走,路也越走越绿。坐车方便谁还开车啊!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说了这么多您会说,别废话了你说怎么办,这正是最纠结之处。因为合理的出行结构的建立,既涉及出行习惯、消费观念、环境意识,也涉及城市规划、交通组织,甚至社会运行方式,可这样的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把话扯远一点儿。一个城市不是房子盖得越多越好,而是管理得越有效越好。别的城市不说,就是北京,大城市,首都,很有钱也很任性,但一个道路遗洒问题,就从来没有解决过,注意我说的是从来没解决过,不是从来没解决好。一条很好的马路,刚投用比欧洲的美国的都棒,让人看着真舒服、甚至自豪,可是渣土车、混凝土车一过,没多久先从路口开始,然后就到处长水泥积成的“瘤子”,全路尘土飞扬,惨状跟非洲落后地方的路比有过之无不及。要知道这样的路况,既影响交通、也影响环境、又影响健康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为什么管理部门管不好?为什么施工单位没要求?为什么司机都不管不顾?管理问题、文明程度、还涉及社会各方面公德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试想这样一个相对简单的问题,在我们这儿都变得这么复杂难办,机动车限行这么个涉及几乎所有人的问题能现在讨论清楚吗?马上就解决好吗?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当然,大家都希望城市好,城市容量就这么大,最好是别人做出牺牲,自己乐享其成。管理思路不得不经常调整,比如上经济手段,一会儿要增加使用成本,减少停车位。一会儿是方便出行,增加停车位。晃来晃去只会让人眼晕,自然不会出啥积极效果。限行这手来的方便,每周一天、单双号……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问题是,这手效果会怎么样?就说环保理由,单双号是不是能解决每年不利气象条件的“雾霾”问题,这是谁也说不准的,治理污染的思路越来越倾向于“精准打击”,粗放式的全上来都下去,只可用于特殊情况,不可用于常态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有一点必须要肯定,就是我们过去总抱怨政府决策不透明,事先不听意见,事后惹大家生气,现在很多事决策前就开始讨论了,绝对是进步。不过,还应该是切实听取大家意见,讨论过不去的事,就不一定非干,好事办好就应该包括,大家都不满意又无关大局的,那就先不干呗。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说了这么半天,有人问你到底什么意思?很简单:一个个凑合的办法向前拱,吵一阵儿拱一点儿,拱一点儿再吵一会儿……,面包总会有的!
 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  我真的什么也不想说!
 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杜少中

杜少中

43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现任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巡视员。前任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,首任环保局新闻发言人。微博(巴松狼王):http://weibo.com/dushaozhong

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