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

阅读:0
听报道


近期,我国多地又呈现“雾、霾”频发囧态。正所谓,病来如山倒,病去如抽丝。发展转型的长期性、艰巨性决定了雾霾治理的长期性、艰巨性。一年一度雾霾高发期正在进行中,谁也别指望一下就天天蓝天当空,但力求每年雾霾少些天,浓度降些许,还是应该的,也是可能的。雾霾治理的强度决定改善期限的长短,所以必须减少各种排放,并且一万年太久,只争朝夕。我想这应该是每一位遭雾霾困扰的同胞,冷静面对现实的态度,吐槽抬杠都是没有用的。

“雾、霾”成为周期性话题,每年秋冬转换既是雾霾频发季,也是相关舆情热度周期性上升期,雾霾不断舆情不断。每逢此时,大致会出现这样几类声音:批评雾霾预警的科学性,对雾霾治理成效不满;质疑官方发布的数据,怀疑数据等各种造假;借题发挥,传播雾霾各种真假成因,今年比较典型的是网上流传,国外研究人员发现北京污染严重的空气中含大量耐药性基因,“或”如何如何。好在北京市卫计委很快回应了:耐药性和致病性是两码事儿。不象以前,说“雾霾不散是因为‘核污染’”,传了好几年,才有专业权威机构出来辟谣

官方的反应一般是“慎重”,并且经常是过于慎重。因此,比较被动,而且往往先是不说,一说又常是慌不择言。其实都是专家们的“科学官话”,有的不接地气,有的时机不对。比如说解读厄尔尼诺。本来无可厚非,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是造成污染的根本原因,气象条件是污染天气显现的客观条件。但是当污染已经出现的时候,如过多强调客观原因,肯定就会给公众造成“拉不出屎赖茅房”的印象。一遇好天就说污染减排成果,又难免有贪天之功的嫌疑。难道就不能倒过来,好天的时候说厄尔尼诺,污染重的时候,讲污染源动员减少排放。还有就是不出热闹不说话,网民们没黑没白的泡在网上,而官微们都休息双休日。就不能适应一下当下舆论的特点,有热闹的时候跟着大声回应,消停的时候,持续动员公众参与,治理力度不减,呼吁减排声音不间断。治理工作、舆论引导,虚实两条线,全天候为改善环境质量营造好的社会氛围。

还是要说说什么是“雾、霾”, 《辞海》说得很清楚:雾、霾都是天气现象。雾是大气中的水滴、冰晶,雾是清白的,不能给雾抹“污”。霾是大气中的烟气、微尘、盐分,亦称“雨土”,说的是自然中的尘埃。《辞海》中说的雾、霾是两件事,相对于空气质量来说,雾是干净的,霾是脏的,这种现象都是自然的,从来就有,所以现在就是在环境最好的国家城市,一年中也会有些天空气质量不好,就是自然界造成的污染。而我们今天看到和谈及的是“雾霾”,则是人为排放大气污染物造成的污染,不能混淆,把人造污染一“霾”了之。气象部门评判雾霾有自己的标准,环保部门说污染还应该是根据空气当中污染物的浓度,不能抬头一看能见度不高就说“霾”来了。

污染严重的天当然是和气象条件有关,但排放污染物强度是主观的,气象条件是客观的。造成污染的根本原因是污染物排放的多,一个城市一个地区,人口总量、经济规模、发展方式一定,排放就在那里,跟天好不好没关系。只是扩散条件好的时候显不出来,不好的时候就显出来了,而且所以不能天一好就高兴,天一不好就沮丧。你选择了什么样的发展方式就选择了什么样的天空,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就是转变发展方式。所以,说到底大家不要跟天叫劲,也不要跟数字叫劲,还是要跟排放了多少污染物叫劲。现在的减排研究太粗放、太学术,要在精准减排上下功夫,不能一放全上来,一控都下去。很多地方的污染治理羁绊太多,转型中好象什么都是牵一发动全身,一个治理污染要解决了所有问题以后再干,实在是难承其重。

如果说到治理雾霾,首先是要真干。不久前,某省启动“铁腕治污”,言之凿凿、信誓旦旦,很是让人振奋,作为环保人当然支持,立马帮忙鼓吹,又接受采访又上当地电视。可几个月下来,网爆:省会污染继续严重。真是悔恨之极。网友们说,一是有决心也应该肯定,二是不能下结论太早,毕竟污染多年。于是发了感慨,如果给些时日仍不见效,应有个给机构信誉打折的机制,一折以下甩卖。那么某省的“铁腕治污”起码应打五折,基本不可信!大家多么期待,每个地方都能真正“树立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’的强烈意识,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新时代”。

其次还要有针对性,时下叫精准。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是机动车、燃煤、工业、施工扬尘,总的说都要减,但在不同地方、时间是不一样的。有针对性,对一个地区来说,既要考虑城市又要考虑农村。污染企业要治理、机动车和油品要改善,施工扬尘要监管,但如果是北方冬季,农村采暖大范围使用高硫、劣质煤,再加上烧秸秆,本来指望农村环境容易大,可以缓解修复城市的环境,但如果让污染“农村包围城市”了,那可就要了命了。现在,很多地方领导的决心、工作力度不能说不大,但治理染污的研究、措施还是更结合实际一点儿,更有效一点儿,而且这股劲儿得一直保持。

2013年1月,我曾发过这样的一条微博:“一年一度空气质量‘高峰论坛’,随爆表声高走拉开帷幕。北京空气质量按年算从未达过标,按天算时好时坏已成定论。但都跟数据叫劲,不管如何减排。就象病人高烧,只管看表换表不管退烧;看见小偷只喊包丢了不管抓贼。更有趣的是:小偷也跟着喊,比别人喊得还起劲,警察小偷扭在一起时众人帮着小偷。都咋啦?”今天,多数人可能都知道了这其中的玄机,那就一起扭住污染这个盗走我们蓝天的“小偷”,努力减少排放,把原本属于我们的蓝天夺回来。



话题:



0

推荐

杜少中

杜少中

43篇文章 6年前更新

现任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巡视员。前任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,首任环保局新闻发言人。微博(巴松狼王):http://weibo.com/dushaozhong

文章